100%

竹zhú p189上

注解:冬生艸也。云冬生者,謂竹胎生於冬,且枝葉不凋也。云艸者,爾雅竹在釋艸,山海經有云其艸多竹,故謂之冬生艸。戴凱之云:植物之中有艸木竹,猶動品之中有魚鳥獸也。象形。象㒳㒳竝生。陟玉切。三部。按廣韵張六切。下𠂹者,箁箬也。恐人未曉下𠂹之恉,故言之。凡竹之屬皆从竹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箭jiàn

注解:矢竹也。各本無竹,依藝文類聚補。矢竹者,可以爲矢之竹也。周禮及釋地注皆曰:箭,篠也。方言:箭,自關而東謂之矢,江淮之閒謂之𨩀,關西曰箭。郭云:箭者,竹名,因以爲號。按今天下語言皆謂矢爲箭。从竹前聲。子賤切。古音在十一部。周禮故書箭爲晉,杜云:晉當爲箭。按吳越春秋:晉竹十廋。晉竹卽箭竹,假借字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箘jùn

注解:箘簬,竹也。竹字今補。禹貢鄭注曰:箘簬,阾風也。按箘簬二字一竹名,吳都赋之射筒也;劉逵曰:射筒竹細小通長,長丈餘,無節,可以爲矢笴,名(此三字補)射筒。及由梧竹皆出交趾九眞。招䰟:昆蔽象棊。王曰:昆或言箟簬,今之箭囊也。箟卽箘之異體,箭囊卽射筒之異詞,無底曰囊,通簫曰筒,皆自其無節言之,謂之好箭幹耳。古者絫呼曰箘簬,戰國策箘簬之勁不能過是也。單呼曰箘,吕氏春秋越駱之箘是也。書正義及戴凱之說箘簬爲二竹,繆矣。从竹囷聲。渠隕切。十三部。一曰簙棊也。方言簙或謂之蔽,或謂之箘。秦晉之閒謂之簙,吳楚之閒或謂之蔽,或謂之棊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簬lù

注解:箘簬也。从竹,路聲。洛故切。五部。《夏書》曰:“惟箘簬枯。”禹貢文。枯,各本作楛,今依木部正。簵,古文簬从輅。當作簬或从輅,轉寫之誤也。篇、韵皆云簵同簬,今尙書、史記皆作簵。若古文四聲韵云簵古文,卽取諸誤本說文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筱xiǎo

注解:箭屬。小竹也。釋草曰:篠,箭。周禮注曰:箭,篠也。二京赋解曰:篠,箭竹也。此云箭屬,小異。从竹攸聲。先杳切。今字作篠。古音在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簜dànɡ

注解:大竹也。大射儀:簜在建𡔷之閒。注:簜,竹也,笙簫之屬。按簜者竹名,以竹成器亦曰簜。笙簫皆用小竹而云簜者,大之也。从竹湯聲。徒朗切。十部。《夏書》曰:“瑤琨筱簜。”禹貢文。簜可爲幹,榦,弓榦也。弓人曰:凡取榦之道七。竹爲下。筱可爲矢。筱簜之用不止於此,而此爲冣宜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䉠wéi p189下

注解:竹也。竹名。按䉠、篃古今字也,如禮經古文眉作微,爾雅湄作㵟之比。西山經英山其陽多箭多篃。今本作䉋。郭云:今漢中郡出,厚裏而長節,根㴱,筍冬生。戴凱之云:生非一處,江南山谷所饒也。故是箭竹類,一尺數節,葉大如履,可以作篷,莖中作矢,俗謂之䈛笴。按郭云長節,戴云穊節,不合。旣云中作矢,則一尺數節當作數尺一節也。从竹微聲。無非切。十五部。按廣韵云又武悲切。𥰙,籒文从微省。按當云从𢼸。省字衍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筍sǔn

注解:竹胎也。醢人注曰:筍,竹萌。按許與鄭稍異,胎言其含苞,萌言其已㩅也。吳都赋曰:苞筍抽節。引伸爲竹靑皮之偁,尙書云𢾭重筍席,禮器如竹箭之有筍,聘義浮筍旁逹皆是。其音爲贇切。今字作筠。从竹旬聲。思允切。十二部。今字作笋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䈚tái

注解:竹萌也。釋草曰:䈚,箭萌。醢人鄭注同。許意筍䈚不以大竹小竹分别。筍从旬,旬从勹,取裹妊之意。䈚从怠,與始同音,取始生之意。筍謂掘諸地中者,如今之冬筍。䈚謂已抽出者,如今之春筍。與鄭說不同也。按周禮箈菹本作菭菹。故大鄭云菭,水中魚衣也,與艸部菭水青衣也合。後鄭讀爲䈚,用釋草箭萌之訓,故郭注爾雅引周禮䈚菹鴈醢也。今本周禮作箈,非菭非䈚,乃是譌字。注中亦奪菭當爲䈚四字。从竹怠聲。徒哀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箁póu

注解:竹箬也。从竹咅聲。薄侯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箬ruò

注解:楚謂竹皮曰箬。今俗云筍籜,箬是也。毤而陊地,故竹篆下垂者像之。从竹若聲。若,擇菜也。擇菜者絶其本末,此形聲包會意也。而勺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節jié

注解:竹約也。約,纏束也。竹節如纏束之狀。吳都賦曰:苞筍抽節。引伸爲節省、節制、節義字。又假借爲符卪字。从竹卽聲。子結切。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筡tú

注解:析竹笢也。析,各本譌折,今正。方言:筡,析也。析竹謂之筡。郭云:今江東呼蔑竹裹爲筡,亦名筡之也。按此注謂已析之蔑爲筡,人析之亦偁筡之。本無誤字,戴氏疏證改筡之二字爲笢字,非也。爾雅:簢,筡中。葢此義之引伸。肉薄好大者謂之筡中,如析去靑皮而薄也。醫方竹筎音如,卽此字。别䤸从竹。俗从艸。从竹余聲,讀若䋈。䋈,宋刻作絮,小徐同。同都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𥵸mí p190上

注解:筡也。謂筡之也。釋草:粼堅中。粼同磨磷之磷,謂堅中者必磨之也。簢筡中。簢同𥵨,謂空中者必析之也。从竹𦤝聲。武移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笢mǐn

注解:竹膚也。膚,皮也。竹膚曰笢,亦曰筍,見禮器。俗作筠。已析可用者曰蔑,禮注作䈼,土喪禮謂之靲。析之謂之筡,亦謂之𥵨。从竹民聲。武盡切。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笨bèn

注解:竹裏也。謂其內質白也。又有白如紙者,吳都賦注謂之竹孚俞。从竹本聲。布忖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䈵wēnɡ

注解:竹皃。南都赋:其竹阿𨙻䈵䇯,風靡雲披。李善引說文:䈵,竹皃也。𡌨蒼:䇯,竹頭有文也。上烏孔反,下如涌反。按吳都赋云:䈵䇯蕭瑟。謝靈運山居赋自注:修竦、便娟、蕭森、䈵蔚皆竹貌也。今三赋䈵皆誤从艸矣。从竹翁聲。烏紅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篸chēn

注解:篸差也。各本差上無篸,此淺人謂爲複舉字而𠛹之也。集韵:篸差,竹皃。初簪切。又篸,竹長皃。疏簪切。按木部槮,木長皃。引槮差䓷菜。葢物有長有短則參差不齊,竹木皆然。今人作參差,古則从竹、从木也。从竹參聲。所今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篆zhuàn

注解:引書也。引書者,引筆而箸於竹帛也。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,而謂史籒所作曰大篆,旣又謂篆書曰小篆。其字之本義爲引書,如彫刻圭璧曰瑑。周禮注:五采畫轂約謂之夏篆。从竹彖聲。特兖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籒zhòu

注解:讀書也。言部曰:讀,籒書也。敘目曰:尉律學僮十七已上始試。諷籒書九千字,乃得爲吏。試字句絶。諷籒連文,謂諷誦而抽繹之,滿九千字皆得六書之恉,乃得爲吏也。此籒字之本義。經傳尟用。周宣王時大史以爲名,因以名所箸大篆曰籒文。迄今學者絕少知其本義者,故於讀下籒書改爲誦書,於敘目釋爲籒文九千字,重悂貤繆,可勝嘆哉。毛傳曰:讀,抽也。方言曰:抽,讀也。抽皆籒之假借。籒者,抽也。讀者,續也。抽引其緒相續而不竆也。亦假紬字爲之,大史公自序:紬史記石室金匱之書。如淳云:抽徹舊故事而次述之也。亦借繇字爲之,春秋傳卜筮繇辭,今皆作繇。又俗作𦅸。據許則作籒。服䖍曰:繇,抽也。抽出吉凶也。从竹㩅聲。此形聲包會意。直又切。三部。《春秋傳》曰“卜籒”云。左傳卜筮皆云繇。此言卜以該筮也。〖注〗卜籒,占卜認讀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篇piān p190下

注解:書也。書,箸也。箸於𥳑牘者也,亦謂之篇。古曰篇。漢人亦曰卷。卷者,縑帛可捲也。一曰關西謂榜篇。榜所以輔弓弩者。此其引伸之義,今之榜頟標榜是也。關西謂之篇,則同扁。从竹扁聲。芳連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籍jí

注解:簿也。簿當作薄。六寸薄,見寸部。引伸凡箸於竹帛皆謂之籍。从竹耤聲。秦昔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篁huánɡ

注解:竹田也。戰國策:薊丘之植,植於汶篁。西京賦:篠簜𢾭衍,編町成篁。漢書:篁竹之中。注:竹田曰篁。今人訓篁爲竹,而失其本義矣。从竹皇聲。戶光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䉃jiǎnɡ

注解:剖竹未去節謂之䉃。謂未去中之相隔者。方言:所以隠櫂謂之𥷃。郭云:搖樐小橛也。按𥷃葢卽䉃字。其始以剖竹去節爲之,後乃以木爲之,改其字作𥷃,作槳。後人又不以名橛而以名櫂矣。从竹將聲。卽㒳切。十部。按此二篆之次當在篸下篆上,則皆得其所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䈎yè

注解:籥也。小兒所書寫,每一笘謂之一䈎。今書一紙謂之一頁,或作葉,其實當作此䈎。从竹枼聲。與接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籥yuè

注解:書僮竹笘也。笘下曰: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爲笘。按笘謂之籥,亦謂之觚,葢以白墡染之可拭去再書者。其拭觚之布曰幡。从竹龠聲。以灼切。二部。按管龠字與此别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䉧liú

注解:竹聲也。小徐曰:猶言𤄉然聲清也。从竹劉聲。力求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簡jiǎn

注解:牒也。片部曰:牒,札也。木部曰:札,牒也。按𥳑,竹爲之。牘,木爲之。牒札其通語也。釋器曰:𥳑謂之畢。學記云呻其佔畢是也。等者,齊𥳑也。編者,次𥳑也。詳𠕋下。从竹閒聲。古限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笐ɡānɡ

注解:竹列也。列,𤣥應書作次。竹列者,謂竹之生,疏數偃仰,不齊而齊。笐之言行也。行,列也。釋草:仲無笐。葢謂竹有行列,如伯仲然也。無者,發聲也。引伸之,取竹爲衣架亦曰笐,廣韵四十二宕曰笐,衣架是也。內則所謂楎椸,釋器所謂竿謂之箷也。其字亦作桁,古樂府云:還視桁下無縣衣是也。从竹亢聲。古郞切。十部。按依爾雅音義戶剛反。其衣笐,衣桁,韵書下浪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篰bù

注解:㒼爰也。廣雅曰:𥵥䈠,篰也。曹憲上音滿,下音緩。廣韵曰:𥲈䈠,𥳑也。篰,牘也。玉篇曰:篰,竹牘也。按㒼爰,漢人語,俗字加竹。从竹部聲。薄口切。四部。按許書無簿字,篰葢卽今之簿字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等děnɡ p191上

注解:齊簡也。齊𥳑者,㬪𥳑𠕋齊之,如今人整齊書籍也。引伸爲凡齊之偁。凡物齊之,則高下歷歷可見,故曰等級。刀部云:則,等畫物也。从竹寺。會意。寺,官曹之等平也。說从寺之意。寸部曰:寺,廷也。有法度者也,故从寸。官之所止九寺,於此等平法度,故等从竹寺。古在一部,止韵,音變入海韵,音轉入等韵。多肯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笵fàn

注解:法也。𣪠辭:範圍天地之化而不過。鄭曰:範,法也。考工記:軓前十尺。注云:書或作𨊠。𨊠,法也。按許無𨊠字,車部範爲範軷。則𣪠辭範圍,假借字也。从竹氾聲。防𡕢切。八部。竹,𥳑書也。古法有竹㓝。說从竹之意。法具於𥳑書,故笵从竹也。左傳曰:鄭驷歂殺鄧析而用其竹㓝。竹㓝者,㓝罰科條載於竹𥳑也。通俗文曰:規模曰笵。𤣥應曰:以土曰型,以金曰鎔,以木曰模,以竹曰笵。一物材别也。說與說合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箋jiān

注解:表識書也。鄭六藝論云:注詩宗毛爲主。毛義若隠略,則更表明。如有不同,卽下己意。按注詩偁箋,自說甚明。博物志云:毛爲北海相,鄭是郡人,故稱箋以爲敬。此泥魏晉時上書偁箋之例,絕非鄭意。从竹戔聲。則前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符fú

注解:信也。漢制㠯竹,長六寸,分而相合。周禮:門關用符節。注曰:符節者,如今宫中諸官詔符也。小宰傳别,故書作傳辨,鄭大夫讀爲符别。漢孝文紀:始與郡國守相爲銅虎符、竹使符。應劭云:銅虎符一至五,國家當發乓,遣使至都合符,符合乃聽受之。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,長五寸,鐫刻篆書:第一至第五。張晏曰:符以代古之圭璋,從𥳑易也。按許云六寸,漢書注作五寸,未知孰是。从竹付聲。防無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筮shì

注解:《易》卦用蓍也。曲禮曰:龜爲卜,策爲筮。策者,蓍也。周禮簭人注云:問蓍曰筮,其占易。艸部曰:蓍,易以爲數。从竹𢍮。从竹者,蓍如筭也,筭以竹爲之。从𢍮者,事近於巫也。九簭之名:巫更、巫咸、巫式、巫目、巫比、巫祠、巫參、巫環,字皆作巫。時制切。十五部。𢍮,古文巫字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笄jī

注解:兂也。兂各本作簪,今正。兂下曰:首笄也,俗作簪。戴氏曰:無冠笄而冕弁有笄,笄所以貫之於其左右,是以冠無之。凡無笄者纓。冕制:延前圓垂旒,後方。延有紐,自延左右垂,笄貫之以爲固。紘以組,自頤屈而上,左右屬之笄,垂其餘。凡冕弁笄,有笄者紘。記曰:天子冕而朱紘,諸矦冕而靑紘。士冠禮:皮弁笄,爵弁笄,朱組紘纁邊。从竹幵聲。古兮切。古音在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䇫(字形有误)jī p191下

注解:取蟣比也。比、篦古今字。比,密也。引伸爲櫛髪之比。釋名曰:梳言其齒疏也。數言比,比於梳其齒差數也。比言細相比也。木部曰:櫛者,梳比之緫名也。史記:遺單于比余一。漢書作比疎一,余、疎皆卽梳字。比梳一者,統言則比亦梳也。蟣者蝨子。云取蟣比者,比之至密者也。今江浙皆呼篦䇫。比,當依俗音毗。漢書頻寐反。从竹𦣞聲。居之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籆yuè

注解:所㠯收絲者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方言曰:籆,榬也。兖豫河濟之閒謂之榬。郭云:所以絡絲也。音爰。按今俗謂之籆車。于縛切。字亦作籰。从竹蒦聲。王縛切。五部。𧤽,籆或从角閒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筳tínɡ

注解:繀絲筦也。糸部曰:繀,箸絲於筟車也。按絡絲者必以絲耑箸於筳,今江浙尙呼筳。从竹廷聲。特丁切。十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筦ɡuǎn

注解:筟也。从竹完聲。古滿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筟fū

注解:筳也。筳、筦、筟三名一物也。方言曰:繀車,趙魏之閒謂之轣轆車,東齊海岱之間謂之道軌。按自其轉旋言之,謂之厤鹿,亦謂之道軌,亦謂之鹿車。自其箸絲之筳言之,謂之繀車,亦謂之筟車。實卽今之籆車也。从竹孚聲,讀若《春秋》魯公子彄。公子彄見春秋經隠公五年,臧僖伯也。孚聲在三部,區聲在四部,合音冣近。今音芳無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簾lián

注解:堂簾也。小徐曰:此書及釋名簾帷皆作㡘。疑𢅏或與簾别,或者此簾字後人所加之乎,所不能决也。按巾部曰:㡘,帷也。又曰:在旁曰帷。周禮幕人:掌帷幙幄帟綬之事。注曰:王出宫則有是事。在旁曰帷,在上曰幕,帷幕皆以布爲之。四合象宫室曰幄。帟者,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塵。幄、帟皆以繪爲之。然則㡘施於次以蔽旁,簾施於堂之前以隔風日而通明。㡘以布爲之故从巾,簾析竹縷爲之故其字从竹。其用殊,其地殊,其質殊,學者可以無疑矣。从竹廉聲。力鹽切。七部。按韋昭注國語曰:薄,簾也。薄,今字作箔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笮zé

注解:迫也。㬪韵。說文無窄字,笮窄古今字也。屋笮者本義,引伸爲逼窄字。在瓦之下棼上。棼,複屋棟也。釋宫:屋上薄謂之筄。郭云:屋笮也。考工記注曰:重屋複笮也。按笮在上椽之下,下椽之上,迫居其閒故曰笮。釋名曰:笮,迮也,編竹相連迫迮也。以竹爲之故从竹。从竹乍聲。阻厄切。古音在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簀zé p192上

注解:牀棧也。衛風:緑竹如箦。毛曰:簀,積也。此言假借也。韓詩傳亦同。从竹責聲。阻厄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第dì

注解:次也。从竹第。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。其在弟部,抑竹部,今不可知,要孔沖遠所據有此篆無疑,俗省弟作第耳。特計切。十五部。 文百四十四 今補第則百四十五。重十五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筵yán

注解:竹席也。周禮司几筵注曰:筵亦席也。鋪陳曰筵,藉之曰席,然其言之筵席通矣。按司几筵掌五几五席之名物,筵席不别也。五席不用竹,惟後鄭說次席是桃枝席,又說顧命蔑席、厎席、豐席、筍席皆爲竹席。許釋筵爲竹席者,其字从竹也。从竹延聲。以然切。十四部。《周禮》曰:“度堂以筵。”匠人職曰:室中度以几,堂上度以筵。筵一丈。此釋周禮也。周禮曰:度九尺之筵。此不合,未詳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簟diàn

注解:竹席也。毛詩箋曰:竹葦曰簟。从竹覃聲。徒念切。廣韵上聲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籧qú

注解:籧篨,粗竹席也。方言曰:簟,宋魏之閒謂之笙,或謂之籧䒼。自關而西或謂之簟,或謂之䇽。其麤者謂之自籧篨,自關而東或謂之葢棪。郭云:江東呼籧篨爲䉬,音廢。按此云粗者,與上筵簟别言之,筵簟其精者也。晉語、毛詩皆云:籧篨不可使俯。此謂捲籧篨而豎之,其物不可俯。故詩風以言𨢄惡,爾雅以名口柔也。从竹遽聲。彊魚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篨chú

注解:籧篨也。从竹除聲。直魚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籭shāi

注解:竹器也。可㠯取麤去細。俗云簁籮是也。廣韵云:簏,𥂖也,能使麤者上存,細者𥂖下。籭、簁古今字也。漢賈山傳作篩。从竹麗聲。所宜切。十六部。今音山佳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籓fān

注解:大箕也。廣雅曰:籓籮箕也。从竹潘聲。甫煩切。十四部。一曰蔽也。艸部曰:藩,屏也。尸部曰:屏,蔽也。是則籓與藩音義皆同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䉛yù

注解:漉米籔也。方言曰:炊䉛謂之縮,或謂之𥰞,或謂之𠤰。郭注:漉米䉛,江東呼淅籤。按史索隠引纂要云:䉛,淅箕也。此注籤字正箕之誤。今江蘇人呼淘米具曰溲箕是也。从竹奥聲。於六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籔sǒu p192下

注解:炊䉛也。本漉米具也。旣浚乾則可炊矣,故名炊䉛。方言𥰞同籔,縮卽籔之入聲也。毛詩伐木傳曰:以筐曰釃,以籔卽曰湑。籔卽今之溲箕也,今誤从艸作藪。筐者,盛飯之器,較細。籔者,滰淅之器,較麤。皆可以漉酒者。从竹數聲。穌后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箅bì

注解:蔽也,此戶護也,門聞也之例。所㠯蔽甑底。甑者,蒸飯之器,底有七穿,必以竹席蔽之米乃不漏。雷公炮炙論云:常用之甑中箅能淡鹽味。煑昆布用弊箅。哀江南赋曰:敝箅不能救監池之鹹。从竹𢌿聲。必至切。十五部。按廣韵博計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𥳓shāo

注解:飯筥也。受五𦫵。方言曰:𥰠,南楚謂之筲。郭曰:盛餅筥也。按𥰠卽筥字,筲卽𥳓字也。論語:𣁬筲之人。鄭曰:筲,竹器,容𣁬二𦫵。與許說受五𦫵異。从竹稍聲。山樞切。古音在二部。廣韵十虞無此。秦謂筥曰𥳓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䈰shāo

注解:陳畱謂飯帚曰䈰。飯帚者,所以埽𣧻餘之飯。从竹捎聲。所交切。二部。一曰飯器,容五𦫵。此說謂䈰與𥳓同字也。一曰宋魏謂箸筩爲䈰。箸筩者,所以盛飯敧之筩也。方言曰:箸筩,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筲,或謂之籯。自關面而謂之桶檧。按筲卽䈰字。郭云者鞭鞘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筥jǔ

注解:䈰也。䈰當作𥳓。方言:𥰠,南楚謂之筲,趙魏之郊謂之𥬔𥰠。禮經鄭注云:笲形葢如今之筥、𥬔籚。按𥬔籚卽𥬔𥰠也。从竹吕聲。居許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笥sì

注解:飯及衣之器也。禮記曲禮注曰:圓曰簞,方曰笥。禮經士冠禮注曰:隋方曰篋。許曰:簞,笥也。又匸部曰:匧,笥也。許渾言之,鄭别言之也。曲禮注曰:簞笥,盛飯食者。此飯器之證。禮記引兊命曰:惟衣裳在笥。此衣器之證。从竹。大射儀曰:小射正奉決拾以笥。注:笥,萑葦器。按此葢笥之小者也,大者以竹爲之。司聲。相吏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簞dān

注解:笥也。論語孔注同。皇侃曰:以竹爲之,如箱篋之屬。左傳:夫差以一簞珠問趙孟。葢亦簞之小者也。从竹單聲。都寒切。十四部。漢津令:簞,小筐也。匡,俗作筐。匸部曰:匡,飯器,筥也。按筥者,𥳓也,容五𦫵。漢律令之簞,謂匡之小者也,與經傳所云簞謂笥者異。葢匡、簞皆可盛飯,而匡筥無葢,簞笥有葢,如今之箱盒,其制不同,故小匡爲别一義。《傳》曰:“簞食壺漿。”孟子及他儒家書皆有此言,故約之以傳曰也。此證前一義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簁shāi p193上

注解:簁箄,竹器也。按簁箄,器名。以上下文例之,是盛物之器,而非可以取麤去細之器也。可以取麤去細之器,其字作籭,不作簁,若廣韵支韵云:簁,下物竹器。紙韵曰:簁,籮也。皆韵曰:𥳧,𥳧籮。古以玉爲柱,故字从玉,今俗作簁。此皆用簁爲籭,古今字變,非許意也。小顔注急就篇誤。从竹徙聲。所綺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箄bǐ

注解:簁箄也。絫呼曰簁𥭆,單呼曰𥭆。方言:𥭆簍籅䈱𥴧也。𥴧小者,自關而西秦晉之閒謂之箄。郭云:今江東呼小籠爲箄。按許意簁箄與𥴧各物。从竹卑聲。并弭切。十六部。按考工記注:鄭司農云:綆讀爲關東言餅之餅,謂輪箄也。𤣥謂輪雖箄爪牙必正也。箄,劉昌宗薄歷反,李軌方四反。箄謂偏僻,漢人語也,與箅字絕異。江氏愼修改爲甑箅字,亦千慮之一失也。果是从畀,則不得反以薄歷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篿tuán

注解:圜竹器也。盛物之器而圜者。篿與圑音同也。離骚王注曰:楚人名結草折竹卜曰篿。别一義也。从竹專聲。度官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箸zhù

注解:飯㩻也。㩻,各本作敧。支部敧,持去也。危部㩻,䧢也。㩻者倾側意,箸必倾側用之,故曰飯㩻。宗廟宥座之器曰敧器,古亦當作㩻器也。箸,曲禮謂之梜,假借爲箸落,爲箸明。古無去入之别,字亦不从艸也。从竹者聲。陟慮切。又遟倨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簍lǒu

注解:竹籠也。方言:簍,𥴧也。𥴧小者,南楚謂之簍。从竹婁聲。洛矦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筤lánɡ

注解:籃也。廣雅:筤謂之𥫵。廣韵曰:筤,車籃。一名𥫵。𥫵音替。按許不言車籃,汎言籠下之器耳。从竹良聲。盧當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籃lán

注解:大篝也。今俗謂熏篝曰烘籃是也。从竹監聲。魯甘切。八部。𢉧,古文籃如此。未詳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篝ɡōu

注解:笿也。可熏衣。按也字衍文。當云笿可熏衣者。廣韵曰:熏籠。从竹冓聲。古矦切。四部。宋楚謂竹篝牆居也。各本牆居之閒誤衍以字。方言曰:篝,陳楚宋魏之閒謂之牆居。廣雅:篝,籠也。薰篝謂之牆居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笿luò

注解:桮笿也。方言:桮𥯛,陳楚宋衛之閒謂之桮𥯛,又謂之豆筥。自關東西謂之桮𥯛。郭云:盛桮器籠也。按引伸爲籠絡字,今人作絡,古當作笿,亦作落。从竹各聲。盧各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䇨ɡònɡ p193下

注解:桮笿也。廣雅曰:䇨,桮落也。从竹夅聲。古送切。九部。或曰盛箸籠。箸筩曰䈰,亦曰䇨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籢lián

注解:鏡籢也。玉篇引列女傳曰:置鏡籢中。别作匳,俗作奩。廣韵云:盛香器也。从竹斂聲。力鹽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籫zuǎn

注解:竹器也。廣雅、方言注皆曰:籫,箸筩。从竹贊聲,讀若纂。作管切。十四部。一曰叢也。木部欑下曰:一曰叢木。籫音同義近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籯yínɡ

注解:笭也。笭字下曰:一曰籯也。漢書:遺子黄金滿籯,不如教子一經。竹籠也。廣雅曰:籯,箸筩也。从竹贏聲。以成切。十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𥮚sān

注解:竹器也。玉篇曰:似箱而麤。从竹𠛹聲。穌旰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簋ɡuǐ

注解:黍稷方器也。周禮舍人注曰:方曰簠,圓曰簋,盛黍稷稻粱也。掌客注曰:簠,稻粱器也。簋,黍稷器也。秦風傳曰:四簋,黍稷稻粱也。按毛意言簋可以該簠,鄭注則據公食大夫禮分别所盛也。許云簋方簠圜,鄭則云簋圜簠方,不同者,師傳各異也。周易:二簋可用享。鄭注云:離爲日,日體圓。巽爲木,木器圓。簋象。聘禮竹簋方注云:竹簋方者,器名。以竹爲之,狀如簋而方。賈疏云:凡簋皆用木而圓,此則用竹而方,故云如簋而方。宋刻單行疏內簋字凡四見,今本依釋文改經注疏皆作簠字,非也。已上可證鄭確謂簋爲圓器。周禮疏云:孝經陳其簋簠注云:內圓外方受𣁬二𦫵者,直據簠而言。若簋則內方外圓。孝經鄭注,說者謂鄭小同之注也,賈所引文亦不完,則無用㴱求矣。而秦風釋文有內圓外方曰簠,內方外圓曰簋之文,葢本孝經注。聘禮釋文則又方圓字皆互易之,自相乖剌。聶崇義曰:舊圖云內方外圜曰簋,外方內圜曰簠。與秦風音義合。廣韵曰:內圓外方曰簋。歐陽氏集古䤸曰:簋外方內圓。與聘禮音義合。攷圜器之內爲之方,方器之內爲之圜,似以木以瓦以竹皆難爲之,他器少如是者。恐孝經注不可信,許鄭皆所不言也。鄭注禮曰:飾葢象龜。葢者,意擬之詞,注禮器云:大夫刻爲龜形可證也。聶氏、陳氏禮圖皆於葢頂作一小龜,誤解一葢字耳。見考工記圖。从竹皿皀。合三字會意。按簋古文或从匸,或从木,葢本以木爲之。大夫刻其文爲龜形,諸矦刻龜而飾以象齒,天子刻龜而飾以玉,其後乃有瓦簋,乃有竹簋方,因製从竹之簋字。木簋竹簋禮器,瓦簋常用器也。皀,榖之馨香,謂黍稷也。居洧切。古音在三部。讀如九。㔲,古文簋。从匚〈飠九〉。各本作从匸飢。飢非聲也。从方,从食,九聲也。匭,古文簋从匚軌。按許説簋爲方器,葢以古文从匸也。軌聲,古音簋軌皆讀如九也。史記李斯傳曰:飯土匭。公食大夫禮注曰:古文簋皆作軌。易損二簋,蜀才作軌。周禮小史故書簋或爲九。大鄭云:九讀爲軌。書亦或爲軌。簋古文也。今本周禮脱誤,爲正之如此。軌九皆古文假借字也,匭古文本字也。匭之字後世用爲匭匣字。尚書苞匭菁茅,鄭曰:匭,纏結也。鄭意謂匭爲糾之假借字,吳都賦注用之。朹,亦古文簋。簋以木爲之,故字从木也。惠氏棟九經古義曰:易渙奔其机。當作朹,宗廟器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簠fǔ p194上

注解:黍稷圜器也。簠盛稻粱,見公食大夫禮經文,云左擁簠粱是也。此云黍稷者,統言則不别也。如毛傳云四簋黍稷稻粱,亦是統言。云圜器,與鄭云方器互異。从竹皿。甫聲。方矩切。五部。𠤱,古文簠。从匚夫。夫聲也。。〖注〗簠,方形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𥸅biān

注解:竹豆也。豆,古食肉器也。木豆謂之梪,竹豆謂之籩。周禮邊人:掌四籩之實。注曰:籩,竹器如豆者,其容實皆四𦫵。从竹𨘢聲。布𤣥切。十二部。。𠥫,籒文籩。𠥓者,籒文匚也。〖注〗𠥣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𥫱dùn

注解:篅也。廣韵:𥫱,籧也。按今俗謂盛榖高大之器曰土籧。从竹屯聲。徒損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篅chuán

注解:㠯判竹。謂用析竹爲之也。圜㠯盛穀者。用竹䈼圜其外,殺其上,高至於屋,葢以盛榖。近底之処爲小戶,常閉之,可出榖。今江蘇謂之土籧是也。古曰𥫱。今江蘇編稻艸爲之,容數石,謂之𥫱。淮南書曰:與守其篅𥫱。注:篅𥫱,受榖器也。篅讀颛孫之颛。按别作圌。从竹耑聲。市緣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簏lù

注解:竹高篋也。匧之高者,竹爲之。从竹鹿聲。盧谷切。三部。箓,簏或从录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𥯕dànɡ

注解:大竹筩也。大射儀:簜在建𡔷之閒。按當作𥯕。簜乃竹名,非其義也。笙簫之屬而謂之𥯕者,大之也。从竹昜聲。徒朗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筩tónɡ

注解:𣃔竹也。漢律曆志曰:制十二筩以聽鳳之鳴。此筩之一耑也。从竹甬聲。徒紅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箯biān

注解:竹輿也。公羊傳曰:脅我而歸之,筍將而來也。何曰:筍者,竹箯,一名編輿,齊魯以北名之曰筍。將,送也。釋文曰:筍音峻。史、漢張耳傳曰:貫高箯輿前。服虔曰:箯音編。編竹木如今峻,可以糞除也。韋昭曰:輿如今輿牀,人舁以行。按公羊、史記、說文輿皆去聲。亦作轝,作𣝑。从竹𠊳聲。旁連切。十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笯nú p194下

注解:鳥籠也。方言:籠,南楚江沔之閒謂之篣,或謂之笯。懷沙曰:鳳皇在笯。洪興祖補注引說文:笯,籠也,南楚謂之笯。豈洪氏所見本異與。从竹奴聲。乃故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竿ɡān

注解:竹梃也。木部曰:梃,一枚也。按梃之言挺也,謂直也。衞風曰:籊籊竹竿。引伸之木直者亦曰竿。凡干旄、干旟、干旌皆竿之假借。又莊子竿牘卽𥳑牘也。从竹干聲。古寒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籱zhuó

注解:罩魚者也。网部曰:罩,捕魚器也。小雅傳曰:罩,篧也。釋器曰:篧謂之罩。李巡云:篧,編細竹以爲罩,捕魚也。孫炎云:今楚篧也。从竹靃聲。竹角切。按靃聲當在五部,寉聲當在二部。爾雅作篧,故郭音七角反,唐韵竹角切。說文作籱,故廣韵苦郭切。籗,籱或从寉。鉉本篆作藿,云籱或省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箇ɡè

注解:竹枚也。竹梃自其徑直言之,竹枚自其圜圍言之,一枚謂之一箇也。方言曰:箇,枚也。从竹固聲。古賀切。按古音在五部。个,箇或作个,半竹也。各本無,見於六書故所引唐本。按竝則爲竹,單則爲个。竹字象林立之形,一莖則一个也。史記:木千章,竹竿萬个。正義引釋名:竹曰个,木曰枚。今釋名佚此語。經傳多言个,大射、士虞禮、特牲饙食禮注皆云:个猶枚也。今俗或名枚曰個,音相近。又云:今俗言物數有云若干個者此讀。然經傳个多與介通用。左氏或云一个行李,或云一介行李,是一介猶一个也。介者,分也。分則有閒,閒一而已,故以爲一枚之偁。方言曰:介特也是也。閒之外必㒳分,故曰介居二大國之閒。月令左介右介,是其義也。○又按支下云:从手持半竹。卽个爲半竹之證。半者,物中分也。半竹者,一竹㒳分之也。各分其半,故引伸之曰左个右个。竹从二个者,謂竹易分也。分曰个,因之㮯者亦曰个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筊jiǎo

注解:竹索也。謂用析竹皮爲繩索也,今之䈼纜也。漢溝洫志曰:搴長茭兮湛美玉。如淳曰:茭,草也。一曰竿也。臣瓚曰:竹索緪謂之茭,所以引置土石也。師古曰:瓚說是也。茭字宜从竹。風俗通、後漢禮儀志皆言葦筊,謂葦索也。从竹交聲。胡茅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筰zuó p195上

注解:筊也。廣韵曰:笮、筰二同,竹索也。西南夷尋之以渡水。按西南夷有筰縣,在越巂,其名本此。或从艸作筰,非也。从竹作聲。在各切。五部。〖注〗筰當爲莋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𥮒qián

注解:潎絮簀也。潎,各本作蔽,今正。廣韵曰:𥮒,漂絮簀也。漂與潎同義。水部曰:潎,於水中擊絮也。潎絮簀卽今做紙密緻竹簾也。潎絮,莊子所謂洴澼纊,卽做紙之事。糸部曰:紙,絮一𥮒也。謂絮一𥮒成一紙也。紙之初起用敝布魚网爲之,用水中擊絮之法成之。紙字、𥮒字載於說文,則紙之由來遠矣。从竹沾聲,讀若錢。昨鹽切。七部。按讀若錢者,合韵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箑shà

注解:扇也。戶部曰:扇扉也。扉可開合,故箑亦名扇。方言:扇,自關而東謂之箑,自關而西謂之扇。郭曰:今江東亦通名扇爲箑。按今江東皆曰扇,無言箑者。凡江東方言見於郭注者,今多不同,葢由時移世易,士民遷徙不常故也。士喪禮下注曰:翣,扇也。此言經文假翣爲箑也。从竹疌聲。山洽切。八部。䈉,箑或从妾。妾聲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籠lónɡ

注解:𢹏土器。木部曰:㭒,一曰徙土輂,齊人語也。一作梩。手部曰:捄,盛土於梩中也。是則籠卽梩也。一曰笭也。笭下云一曰籯也。周禮繕人:凡乘車充其籠箙。注云:充籠箙者以矢。从竹龍聲。盧紅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䉴ránɡ

注解:袌也。衣部曰:袌,褱也。此謂竹器可以中藏一切者。音義如瓜瓤之瓤。篇、韵皆云:䉴䉛,𣿍米竹器。从竹襄聲。如㒳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䇘hù

注解:可㠯收繩者也。者字今補。收當作糾,聲之誤也。糾,絞也。今絞繩者尚有此器。从竹象形,謂其物像工字。中象人手所推握也。謂??像人手推之持之。胡誤切。五部。互,䇘或省。或字當作古文二字,故枑以爲聲。唐𤣥度云:䇘古文互,𥛬省。誤也。周禮:牛牲之互。注云:縣肉格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簝liáo

注解:宗廟盛肉竹器也。牛人:共盆簝以待事。注:盆所以盛血。簝,受肉籠也。从竹尞聲。洛簫切。二部。《周禮》:“供盆簝㠯待事。”供,當依周禮作共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𥴧jǔ

注解:食牛筐也。食,各本作飲,誤。韵會作飯。按萎下曰食牛,䬴下曰食馬。今正作食。匸部曰:匡,飯器,筥也。𥴧,匡之圜者,飯牛用之。今字通作筥。許豦與筥别。从竹豦聲。居許切。五部。方曰筐,圜曰𥴧。召南傳:方曰筐,圓曰筥。筥當作𥴧。月令:具曲植𥴧筐。或譌作籧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篼dōu p195下

注解:食馬器也。方言:飤馬橐,自關而西謂之裺囊,或謂之裺篼,或謂之㡞篼。燕齊之閒之帪。从竹兜聲。當侯切。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籚lú

注解:積竹矛𢧢矜也。積竹見殳部。矝,柄也。考工記:攻木之工,輪輿弓廬匠車梓。注:廬,矛𢧢矜柲也。按廬者,籚之假借字也。釋文曰:廬,本或作籚。从竹盧聲。洛乎切。五部。《春秋國語》曰:“朱儒扶籚。”晉語文。今本朱籚作侏盧。朱儒扶籚,西京賦所謂都盧尋橦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箝qián

注解:籋也。拑,脅持也。以竹脅持之曰箝,以鐡有所劫束曰鉗,書史多通用。从竹拑聲。巨淹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籋niè

注解:箝也。二字雙聲。夾取之器曰籋。今人以銅鐵作之,謂之鑷子。从竹爾聲。尼輒切。古音十五、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簦dēnɡ

注解:笠葢也。笠而有柄如葢也,卽今之雨繖。史記:躡屩擔簦。按簦亦謂之笠,渾言不别也。士喪禮下篇:燕器杖笠翣。注曰:笠,竹𥱀葢也。云葢則簦也。又按疏云:𥱀,竹靑皮。恐非是。𥱀疑同箁,竹箬也,今人謂之箬帽。从竹登聲。都滕切。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笠lì

注解:簦無柄也。汪氏龍曰:笠本以御暑,亦可御雨。故良耜傳:笠所以御暑雨。無羊傳:蓑所以御雨,笠所以備暑。都人士傳:臺所以御雨,笠所以御暑。三傳相合,今都人士暑雨互譌,以南山有臺疏、文𨕖注正。从竹立聲。力入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箱xiānɡ

注解:大車牝服也。考工記:大車牝服二柯,又參分柯之二。注云:大車平地載任之車。牝服長八尺,謂較也。鄭司農云:牝服謂車箱。服讀爲負。小雅傳曰:服,牝服也。箱,大車之箱也。按許與大鄭同,箱卽謂大車之輿也,毛二之,大鄭一之,要無異義。後鄭云較者,以左右有㒳較,故名之曰箱,其實一也。假借爲匧笥之稱,又假借爲東西室之稱。禮經箱字俗改爲厢字,非也。从竹相聲。息良切。十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篚fěi

注解:車笭也。釋器曰:輿,革前謂之鞎,後謂之笰。竹前謂之禦,後謂之蔽。按此對文則别之,散文則不别。詩言簟笰。毛曰:簟,方文席也。笰,車之蔽也。周禮巾車,蒲蔽棼蔽等,蔽卽笰也,故鄭引翟茀以朝作翟蔽以朝。竹前竹後,許所謂車笭也。廣雅曰:筤謂之𥫵。又曰:陽門,箳篂,雀目,蔽簹也。皆謂車笭。笭之言櫺也,言其昤蠬也。茀,詩硕人从艸,載驅从竹,从竹者誤也。茀之言蔽也。篚是正字,茀是假借字。如儀禮今文作厞,古文作茀,厞、茀同字。从竹匪聲。𢾭尾切。十五部。按依許匡匪之匪不从竹,在匸部。从竹者專謂車笭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笭línɡ p196上

注解:車笭也。从竹令聲。郞丁切。十一部。一曰笭,籯也。竹籠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𥰨tán

注解:所㠯搔馬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廣韵:刮馬篦也。从竹剡聲。丑廉切。八部。篇、韵特甘切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策cè

注解:馬箠也。馬𥬲曰策,以策擊馬曰敇。經傳多假策爲𠕋。又計謀曰籌策者,策猶籌。籌猶筭,筭所以計曆數。謀而得之,猶用筭而得之也。故曰筭,曰籌,曰策,一也。張良借箸爲籌。从竹朿聲。楚革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箠chuí

注解:所㠯擊馬也。所㠯二字今補。假借爲杖人之稱,漢書定箠令是也。周禮假𡍮爲箠,垂氏掌共燋契是也。从竹𡍮聲。之壘切。按壘當作累。古音在十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𥬲zhuā

注解:箠也。𥬲、檛古今字,亦作簻。左傳:繞朝贈之以策。杜預曰:馬檛也。檛,婦翁字本从木,後人又改从手。从竹朵聲。陟瓜切。古音在十七部。戈韵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笍zhuì

注解:羊車騶箠也。箸箴其耑,長半分。金部曰:𨫔,羊車箠也。耑有鐵。匸部曰:匿讀如羊車騶箠之𨫔。羊車見考工記。鄭曰:羊,善也。善車若今定張車。釋名曰:羊,祥也。祥,善也。羊車,善飾之車,今犢車是也。馬部曰:騶,𢋁御也。月令注曰:七騶謂趣馬,主爲諸官駕說者也。左傳:程鄭爲乘馬御,六騶屬焉,使訓羣騶知禮。按騶卽御。騶箠者,御車之馬箠也。箸箴其耑長半分。箴當作鍼,所謂耑有鐵可以䘏勿而椓刺之。善飾之車駕之以犢,馳骤不揮鞭策,惟用箴刺而促之。淮南道應訓字作錣。高曰:策馬捶端有鐵以刺馬謂之錣。錣與笍音義皆同。从竹內聲。陟衞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籣lán

注解:所㠯盛弩矢,人所負也。信陵君列傳曰:平原君負韊矢。韊卽籣字,字林作韊,玉篇作䪍。索隠曰:如今之胡鹿而短。胡鹿,廣韵作弧簶,箭室也。按西京、吳都、魏都賦皆云蘭錡,劉逵曰:受他兵曰蘭,受弩曰錡。蘭字皆當从竹。从竹闌聲。洛干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箙fú

注解:弩矢箙也。司弓矢曰:中秋獻矢箙。注曰:箙,盛矢器也,以獸皮爲之。按本以竹木爲之,故字从竹。國語:檿弧萁服。韋昭曰:萁,木名。服,房也。小雅:象弭魚服。皆假服爲箙。从竹服聲。房六切。古音在一部。《周禮》:“仲秋獻矢箙。”經文仲作中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䇬zhū p196下

注解:栙雙也。栙雙見木部。廣雅:䇨篗謂之䇬。廣韵四江曰:栙篗者,帆未張也。又曰:䉶者,帆也。按以䈼席爲帆曰栙雙,故字或皆从竹,今大船之帆多用䈼席是也。从竹朱聲。陟輸切。古音在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笘shān

注解:折竹箠也。折竹爲箠,箠之便易者也。从竹占聲。失廉切。七部。按篇、韵丁頰切爲是,失廉誤也。潁川人名小兒所書寫爲笘。此别一義。籥下曰:書僮竹笘也。用此義。廣雅:笘,䉉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笪dá

注解:笞也。笪者,可以撻人之物。从竹旦聲。當割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笞chī

注解:擊也。疑奪所㠯二字。笞,所以擊人者。因之謂擊人爲笞也。方言引傳曰:慈母之怒子也,雖折葼笞之,其惠存焉。後世笞杖徒流大辟五㓝,制於隨唐。至於今日,笞有名無實。从竹台聲。丑之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籤qiān

注解:驗也。驗當作譣。占譣然不也。小徐曰:籤出其處爲驗也。一曰銳也,貫也。𨦣、贯二義相成,與占譣意相足。从竹韱聲。七廉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𥴫tún

注解:榜也。木部曰:榜所以輔弓弩也。檢柙弓弩必攷擊之,故廣雅曰:榜,擊也。引伸之義也。史、漢多言榜笞、榜箠。从竹殿聲。殳部曰:殿,擊也。此形聲包會意。徒䰟切。十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箴zhēn

注解:綴衣箴也。綴衣,聯綴之也,謂籤之使不散。若用以縫則从金之鍼也。尚書贅衣卽綴衣也。引伸之義爲箴規。古箴、鍼通用。風俗通曰:衞大夫箴莊子。今左傳作鍼莊子。从竹咸聲。職㴱切。七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箾shuò

注解:㠯竿擊人也。西京賦曰:飛䍐潚箾。薛曰:潚箾,䍐形也。按䍐者,网之以竿爲柄者也。左傳:舞象箾南籥。杜曰:象箾,舞所執。南籥,以籥舞也。箾不知何等器,豈以竿舞與。从竹削聲。所角切。二部。虞舜樂曰箾韶。按音部引書簫韶九成,知皋陶謨字作簫。此云箾韶,葢據左傳。左云見舞韶箾者,此作箾韶,見書,與左一也。孔疏云:箾卽簫字。釋文箾音簫,與上文象箾音朔異。今按同爲樂名,不當異義異音。疏引賈逵釋象箾云:箾舞曲名,言天下樂削去無道。於箾韶又不引賈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竽yú

注解:管三十六簧也。管下當有樂字。凡竹爲者皆曰管樂。周禮笙師:掌教龡竽。大鄭曰:竿三十六簧。按據廣雅竽三十六管,然則管皆有簧也。通卦驗、風俗通皆云長四尺二寸。竽與笙之管皆列於匏。宋書樂志曰:竽今亡。从竹亏聲。羽俱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笙shēnɡ p197上

注解:十三簧。蒙上管樂而言,故不云管樂也。大鄭周禮注曰:笙十三簧。按廣雅云笙十三管,亦每管有簧也。象鳳之身也。笙,正月之音。物生,故謂之笙。白虎通曰:八音,匏曰笙。匏之爲言施也,在十二月萬物始施而牙。笙者,大蔟之氣,象萬物之生,故曰笙。釋名曰笙,生也,象物貫地而生也。按禮經:東方鐘磬謂之笙鐘、笙磬。笙猶生也。東爲陽中,萬物以生,是以東方鐘磬謂之笙也。初生之物必細,故方言云:笙,細也。竽,大笙也。故竽可訓大。大者謂之巢,小者謂之和。見釋樂。孫云:巢高大,和小笙。鄉射記曰:三笙一和而成聲。三笙謂大者,一和謂小者也。从竹生。列管故从竹,正月之音故从生,舉會意包形聲也。韵會本無聲字爲長。所庚切。十一部。古者隨作笙。通典曰:出世本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簧huánɡ

注解:笙中簧也。小雅:吹笙𡔷簧。傳曰:簧,笙簧也。吹笙則簧𡔷矣。按經有單言簧者,謂笙也。王風左執簧傳曰:簧,笙也是也。从竹黃聲。戶光切。十部。古者女媧作簧。葢出世本作篇。明堂位曰:女媧之笙簧。按笙與簧同器,不嫌二人作者,簧之用廣,或先作簧而後施於笙竽,未可知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䈕shí

注解:簧屬。今之鎖,簧以張之,䈕以斂之,則启矣。其用與笙中簧同也。从竹是聲。是支切。十六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簫xiāo

注解:參差管樂。言管樂之列管參差者,竽笙列管雖多而不參差也。周禮小師注:簫,編小竹管如今賣飴餳所吹者。周頌箋同。廣雅云:大者二十三管,小者十六管。王逸注楚辭云:參差洞簫也。象鳳之翼。排其管相對如翼。从竹肅聲。釋名:簫,肅也。其聲肅肅而清也。穌彫切。古音在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筒dònɡ

注解:通簫也。所謂洞簫也。廣雅云:大者二十三管無底是也。漢章帝紀:吹洞簫。如淳曰:洞者,通也。簫之無底者也。从竹同聲。徒弄切。九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籟lài

注解:三孔龠也。龠部曰:龠,管樂,六孔,以和衆聲。按毛詩傳曰:龠六孔。許龠下從之。此云三孔龠者,謂龠之三孔者則名籟也。鄭注笙師、少儀、明堂位皆云:籥如笛,三孔。鄭專謂籟耳。今本說文龠下爲淺人所亂,然於此可以正彼。莊子人籟、地籟、天籟,引伸義也。大者謂之笙,笙,釋樂作產。其中謂之籟,釋樂作謂之仲,葢誤。小者謂之箹。三句見釋樂。大者葢六孔者也。中者三孔。从竹賴聲。洛帶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箹yuè p197下

注解:小籟也。从竹約聲。於角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管ɡuǎn

注解:如篪,六孔。篪有七孔,見大鄭笙師注。管之異於篪者,孔六耳。賈逵、大鄭、許君、應劭風俗通、蔡邕月令章句、張揖廣雅皆云如篪六孔,惟後鄭周禮注、詩箋云如𥴦而小,併㒳而吹之。今大予樂官有焉。十二月之音。物開地牙,故謂之管。風俗通曰:管,漆竹,長一尺,六孔,十二月之音也。物貫地而牙,故謂之管。物開地牙四字有脱誤,當作物貫地而牙。貫、管同音,牙、芽古今字。古書多云十一月物萌,十二月物牙,正月物見也。从竹官聲。古滿切。十四部。琯,古者管㠯玉。此句今正。舜之時,西王母來獻其白琯。見大戴禮、尚書大傳。前零陵文學姓奚,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玉琯。見風俗通。孟康漢書注、宋書樂志皆云:漢章帝時,零陵文學奚景,於泠道舜祠下得笙白玉管。惟孟注無笙字。盧注大戴作明帝時,亦無笙字。夫㠯玉作音,故神人㠯和,鳳皇來儀也。風俗通同。从王官聲。按此疑出後人用風俗通沾綴。許書祇當云古者管以玉,或从玉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篎miǎo

注解:小管謂之篎。釋樂:大管謂之簥,其中謂之篞,小者謂之篎。許無簥篞字者,許所據不从竹。从竹眇聲。亡沼切。二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笛dí

注解:七孔筩也。文選李注引說文:笛七孔,長一尺四寸,今人長笛是也。此葢以注家語益之。風俗通亦云:長尺四寸,七孔。周禮笙師字作篴,大鄭云:杜子春讀篴如蕩滌,今人所吹五空竹笛。按篴、笛古今字,大鄭注上作篴,下作笛,後人妄改一之。大鄭云五孔,馬融賦亦云:易京君明識音律,故本四孔加以一。君明所加孔後出,是謂商聲五音畢。然則漢時長笛五孔甚明。云七孔者,禮家說古笛也。許與大鄭異。从竹由聲。由與逐皆三部聲也。古音如逐。今音徒歷切。羌笛三孔。言此以别於笛七孔也。馬曰:近世雙笛從羌起。謂長笛與羌笛皆出於羌。漢丘仲因羌人截竹而爲之,知古篴漢初亡矣。李善曰:羌笛長於古笛,有三孔,大小異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筑zhú p198上

注解:㠯竹曲五弦之樂也。以竹曲不可通。廣韵作以竹爲,亦繆。惟吳都賦李注作似筝,五弦之樂也。近是。筝下云五弦筑身,然則筑似筝也。但高注淮南曰:筑曲二十一弦。可見此器絫呼之名筑曲。釋名:筑,以竹𡔷之也。御覽引樂書云:以竹尺擊之,如擊琴然。今審定其文,當云筑曲以竹𡔷弦之樂也。高云二十一弦,樂書云十三弦,筑弦數未審。古者筝五弦,說文殆筑下𡔷弦與筝下五弦互譌耳。筝下云筑身,則筑下不必云似筝,𢙷李善亦昧於筑曲而改之。从𢀜竹。持而擊之也。𢀜,持之也。樂書曰:項細肩圓,𡔷法以左手扼項,右手以竹尺擊之。史云:善擊筑者高漸離。竹亦聲。張六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箏zhēnɡ

注解:五弦筑身樂也。各本作𡔷弦竹身,不可通,今依太平御覽正。風俗曰:筝,謹按樂記五弦筑身也。今幷梁二州筝形如瑟,不知誰所改作也。或曰秦蒙恬所造。據此知古筝五弦,恬乃改十二弦,變形如瑟耳。魏晉以後,筝皆如瑟十二弦,唐至今十三弦。筑似筝,細項。古筑與筝相似,不同瑟也。言筑身者,以見形如瑟者之非古也。言五弦筑身者,以見筝弦少於筑也。宋書樂志改筑身爲瑟身,誤矣。从竹,筑本竹聲,故从竹,卽从筑省也。筑、筝皆木爲之。爭聲。側莖切。十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箛ɡū

注解:吹鞭也。風俗通曰:漢書舊注:箛者,吹鞭也。急就篇曰:箛篍起居課後先。師古曰:箛,吹鞭也。篍,吹筩也。起居謂晨起夜臥及休食時,督作之司以此二者爲之節度。宋書樂志晉先蠶注:吹小箛大箛。按云鞭者,如長笛賦云裁以當簻便易持也。从竹孤聲。古乎切。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篍qiū

注解:吹筩也。吹鞭葢葭爲之,吹筩葢竹爲之。風俗通曰:漢書注:篍,筩也。言其聲音篍篍。名自定也。从竹秌聲。七肖切。按廣韵七遙切。又音秋,古音在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籌chóu

注解:壺矢也。禮記投壺篇曰:籌,室中五扶,堂上七扶,庭中九扶。注曰:籌,矢也。按引伸爲泛偁。又謂計筭爲籌度。从竹壽聲。直由切。三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簺sài

注解:行棊相塞謂之簺。格五,見吾丘壽王傳。劉德曰:格五棊行塞法曰:簺自乗五,至五格不得行,故云格五。莊子作博塞。从竹塞,塞亦聲。先代切。一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簙bó p198下

注解:局戲也。六箸十二棊也。古戲,今不得其實。箸,韓非所謂博箭。招䰟注云:箟簬作箸。故其字从竹。从竹博聲。補各切。五部。經傳多假博字。古者烏曹作簙。曹字依韵會。各本作胄,非。廣韵曰:出世本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篳bì

注解:藩落也。藩落猶俗云籬落也。篳之言蔽也。从竹畢聲。𤰞吉切。十二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篳門圭窬。”見襄十年左傳。杜曰:篳門,柴門。廣韵曰:織荆門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𥴨ài

注解:蔽不見也。爾雅:薆,隠也。方言:揜、翳,薆也。其字皆當从竹,竹善蔽。九歌曰:余處幽篁兮終不見天是也。大雅:愛莫助之。毛曰:愛,隱也。假借字也。邶風:愛而不見。郭注方言作薆而。从竹𢜤聲。烏代切。十五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䉷yán

注解:隿射者所蔽者也。依晉灼補上者字。此卽射雉之翳也,亦謂之廩。廣雅廩作箖。从竹嚴聲。語杴切。八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篽yǔ

注解:禁苑也。宣帝紀:詔池籞未御幸者,假與貧民。蘇林曰:折竹以繩綿連禁禦,使人不得往來。律名爲籞。應劭曰:籞者,禁苑也。按蘇、應說與許合。元帝紀:詔罷嚴籞池田,假與貧民。西京賦云:洪池清籞。清籞猶漢書云嚴篽也。晉灼釋嚴籞爲射苑,故引許䉷字之解,謂嚴與䉷同,可以訓射,亦迂曲矣。从竹御聲。魚舉切。五部。《春秋傳》曰:“澤之自篽。”自當作舟。昭二十年左傳曰:澤之萑蒲,舟鮫守之。鮫當是𩵎誤。許所據竟作舟篽耳。魯語有舟虞,同也。𩵎,篽或作𩵎。从又从魚。从又者,取扞衞之意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筭suàn

注解:長六寸。所㠯計歷數者。所㠯二字今補。漢志云:筭法用竹徑一分,長六寸。二百七十一枚而成六觚,爲一握。此謂筭籌,與算數字各用。計之所謂算也,古書多不别。从竹弄。穌貫切。十四部。言常弄乃不誤也。說从弄之意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算suàn

注解:數也。論語:何足算也。鄭曰:算,數也。古假選爲算,如邶風不可選也,車攻序因田獵而選車徒,選皆訓數是也。又假撰爲算,如大司馬羣吏撰車徒。鄭曰:撰讀曰算,謂數擇之也是也。筭爲算之器,算爲筭之用,二字音同而義别。从竹具。从竹者,謂必用筭以計也。从具者,具數也。讀若筭。蘇管切。十四部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𥬇xiào

注解:喜也。从竹从犬。徐鼎臣說孫愐唐韵引說文云:𥬇,喜也。从竹,从犬。而不述其義。攷孫愐唐韵序云:仍篆𥛬石經勒存正體,幸不譏烦。葢唐韵每字皆勒說文篆體,此字之从竹犬,孫親見其然,是以唐人無不从犬作者。《干祿字書》云:咲通,𥬇正。五經文字力尊說文者也,亦作𥬇喜也,从竹下犬。玉篇竹部亦作𥬇。廣韵因唐韵之舊亦作𥬇。此本無可疑者。自唐𤣥度九經字㨾始先笑後𥬇,引楊承慶字統異説云从竹从夭。竹爲樂器,君子樂然後笑。字統每與說文乖異,見𤣥應書。葢楊氏求从犬之故不得,是用改夭形聲,唐氏從之,李陽冰遂云竹得風,其體夭屈如人之笑。自後徐楚金缺此篆,鼎臣竟改說文𥬇作笑,而集韵、類篇乃有笑無𥬇,宋以後經籍無𥬇字矣。今𢙇顧野王、孫愐、顔元孫、張參爲據,復其正始。或問曰:从犬可得其說乎。曰从竹之義且不敢𡚶言,況从犬乎。闻疑載疑可也。假云必不宐从犬,則哭又何以从犬乎。哭之獄省聲乃亦强作解事者爲之也,詳哭下。私妙切。二部。又按宋初說文本無𥬇,鉉增之,十九文之一也。孫偭但从竹从犬,其本在竹部,抑在犬部。鉉不能知,姑綴於竹末。今依之,恐有未協。凖哭从犬求之,𥬇或本在犬部,而从竹部之字之省聲,未可知也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第dì p199上

注解:次也。从竹第。此見毛詩正義卷一之一引說文。其在弟部,抑竹部,今不可知,要孔沖遠所據有此篆無疑,俗省弟作第耳。特計切。十五部。 文百四十四 今補第則百四十五。重十五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竹部

箕jī

注解:所㠯簸者也。所㠯者三字今補。全書中所㠯字爲淺人𠛹者多矣。小雅曰:維南有箕,不可以簸揚。廣韵引世本曰:箕帚,少康作。按簸揚與受𡊅皆用箕。从竹𠀠。象形,丌其下也。四字依韵會本。今各本丌下互譌。居之切。一部。凡箕之屬皆从箕。𠀠,古文箕。象形不用足。今之箕多不用足者。𠷛,亦古文箕。下象竦手。𠔋,亦古文箕。此象箕之哆口。𠥩,籒文箕。依大徐作籒。按經籍通用此字爲語詞。渠之切,或居之切。𠥩,籒文箕。从匚。會意。匚部曰:𠥓,籒文匚。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箕部

簸bǒ

注解:揚米去𥹺也。與播布之義相近。从箕皮聲。布火切。十七部。 文二 重五

路径:段注说文·第五卷·箕部